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人大附中孙青老师谈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发布: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日期:2018-01-16浏览次数:502次

   blob.png

    家庭是孩子首先面对的世界,也是他们要终生面对的世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人大附中的孙青老师认为爱是尊重,爱是理解,唯有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才能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接触的是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下面我主要针对这个群体的孩子谈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爱是尊重,要把孩子当“大人”对待。

上个月,我们班几个孩子做了一期题为“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他们认真地在年级范围内做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初一年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自家长的唠叨。看到这一结果后,班里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并七嘴八舌地开始小声“声讨”各自的父母多么不信任他们,总是催促监督他们写作业。

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是非判断能力,并且处于自我意识高度觉醒的时期,此时应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高压政策要么行不通,要么会让孩子心中抑郁。

当然,在初中阶段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与选择习惯。曾经有一位家长和我聊起,孩子从小去超市就只允许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家庭的规定。并且告诉孩子,父母买东西大部分是为了家庭需要而非为了自己,所以宝宝可以为家庭选购物品,但为自己买的一次只可以选一件。这样,孩子不但明白了父母以及自身对家庭的责任,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到父母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这位妈妈说:“儿子长这么大,跟她去超市从未违反过规定。有时他也有纠结,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像这位妈妈一样,制定一些选择的标准或规定并告知孩子理由,可以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可理由与规定之后,坚决执行,孩子就能在家长掌舵的前提下学会选择,尊重也不会变为纵容。

当然,苦恼总是源于未养成良好的选择习惯,表现为没有家庭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孩子小时如此,到了青春期则更甚。怎么办?家校联合。

孩子们的自尊心此时最强,他们的个人意识空前觉醒,但正因如此,孩子们才重视他们在集体和老师眼中的形象。建立制度,家庭和学校共同说服孩子理解并督促其执行,这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典型的例子是对“孩子们打游戏成瘾事件”的处理。打游戏导致孩子们的成绩下降,精神不振。但搁置一段时间,他们的成绩一定会回升,同学与老师也会更会敬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一般来说孩子会选后者。接着,让孩子自己谈谈成绩回升需要哪些人的帮助,家长与老师适当提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制度,坚决执行。

尊重的实质是帮孩子客观分析情况,让孩子发自内心接受。永远不要只站在家长自身的立场或简单地以成绩、未来说教,因为这往往会让"叛逆"的孩子们嗤之以鼻。

其次,爱是理解,要把孩子当“孩子”对待。

“再大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是孩子。”家长经常以此表达对孩子的怜爱,但实际上我们却往往太着急,对孩子求全责备。

给孩子讲题时,如果讲了几遍孩子还未明白,作为家长会急躁生气吗?估计不会超过三遍。一个女生在老师面前哭诉:“我爸爸给我讲题,如果第二遍还没听懂,他就会说我笨。我是真的不明白,又不是装的。我怕让爸爸讲题。”

作为清华大学高材生的父亲哑口无言。

一个男孩子对父母咆哮:“你们眼中只有分数与作业,你们知道我多累吗?”其实,初中阶段的孩子们,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他们容易疲惫。身体不舒服时,学习效率会降低,但孩子各有所长,不擅长的学科接受起来会慢一些。作为孩子,他们渴望家长的疼爱,一如他们小时候那样……

家长真的理解您的孩子吗?当步入学业要求陡升的初中阶段,您是否也因为分数焦虑症而看不清这尚还稚嫩的脸庞了呢?多一些理解吧,他首先是您的孩子,曾经为家庭带来幸福快乐的天使,然后才是一名学生。

我的感悟是,尊重与理解相辅相成,理解是尊重的前提,尊重是理解的升华。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