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专访首师大附中任海霞:此生唯与杏坛缘

发布: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日期:2018-06-20浏览次数:327次

任海霞1.jpg

任海霞1.jpg

 

    任海霞,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首都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组长。她先后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现代语文》等学术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曾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之约主编或参编过多本公开发行的语文书。

   从教25年,任老师一直工作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有23年班主任工作或教育管理工作经历。25年的教书育人工作,培育了她一颗纯正的为师之心,也让她收获了真切的为师之道:

一方黑板乾坤大,三尺讲台日月长。

呕心沥血育桃李,赢得身后满园芳。

   这是任海霞老师写的一首小诗,也是她教书育人生涯的真实写照。

   25年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价值观念日趋多元,但任海霞老师坚信:无论社会怎样转型,人们的观念如何转变,作为一种职业的基本操守总有不变的东西;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需要坚守的教育的灵魂却没有变化。

什么是教育的灵魂呢?任海霞的理解是:爱心与奉献,用心与执着。

任海霞2.jpg

爱心为教师之魂

    很小的时候,任海霞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老师。长大以后,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从教多年来,尽管有过牢骚,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或教训的积累,她对教师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这一职业有了割舍不断的炽烈情怀。她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校,更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悟出了做教师的真谛—— 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更需要富有爱心和奉献的精神。

   《学记》中说过: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方能使学生“亲师”,学生“亲师”才能真正“信其道”,真心受其教。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有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这种超越功利的教师之爱,只有公平地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才能在得到学生真心爱戴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的爱不能仅仅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任海霞老师亲身经历的许多故事,让她懂得了尊重学生是何等的重要,体会到了尊重的力量有多大。无论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无论任海霞对学生的批评有多么严厉,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

   尤其是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坚守一个原则,不论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不能鄙视他们。老师可以批评他们,训斥他们,甚至处分他们,但决不可以侮辱、鄙视他们。哪怕是一个鄙夷不屑的眼神,都可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更伤害到师生之间的感情。

   尊重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特殊的爱心。俗话说,千人千脾气。学生们是千差万别的。老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海霞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她发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背后,是为师者的博大胸怀与一颗真诚善良的爱心。

   爱心还体现在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懂得如何欣赏学生。现在的考试制度很容易使老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轻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长。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需要老师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都渴望自己的优长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心理需求人人都有。成绩差的孩子得到老师和同学赞赏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如果老师不是有意识地去发现他们的潜能和优势,他们很可能因此萎靡不振,更有甚者还会自暴自弃。

   其实,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这方面的体会会更多一些。学生们的一些长处可能表现在很细小的事情上,如对老师安排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班级事物很有热心,集体荣誉感强,乐于助人,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等等,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这些可贵的闪光点。

爱,更是有层次的。通常我们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爱护是最浅层次的,真正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从学生未来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出发,没有丝毫的功利色彩地去爱护学生,这才是一名教师的最高层次的爱。

   爱心和奉献是分不开的。常言道:教师是个良心活儿。的确,教师的工作量真的很难量化。这就需要为师者具有甘愿付出、乐于奉献的精神。

任海霞3.jpg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专业功底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事业心则是能否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一般没有问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老师也大有人在,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的专业功底转化成具体的业务能力?如何让教师的业务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学科智慧?

   一般来说,我们的教学方法有熟悉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等,但具体到每一个老师身上,同样的方法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把所学知识艺术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呢?

   有句话说得好:“用力做只能把工作做完,用心做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用心工作,动脑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显然,这需要教师站位于事业的高度,而不是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维持生存的职业。

   此外,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有很多方法或理念,其中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无疑是最重要的理念。

   合作意识是与同事团结协作的前提,也是共同进步的基本保证。与同事相处,要心胸宽广,光明磊落,既不可心存自私,也不可眼光狭隘。否则,就会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最终一事无成。同事之间,唯有互相补台而非拆台,互相尊重而非轻视,互相宽容而非猜忌,才能营造出“为教融融、为学陶陶”的和谐氛围。与同事相处,不可“见利而争先”,不可斤斤计较。谁做得多了,谁做得少了,都无关紧要。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愉快工作,事半功倍,做出成绩。

   任老师讲述了一件校本课程编选的事。这一课程由“创新备课组”集体协作编写而成。在编写的过程中,凡遇到矛盾,就拿到桌面上谈,沟通交流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所有的不快随即也就烟消云散。相反,如果把矛盾憋在心里,就会越膨胀越大,最后小事变成了大事,无故增添烦恼,甚至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句话,唯有真正把心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热爱这份职业,热爱学生,勤奋敬业,就一定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老师这一神圣称号。

任海霞4.jpg

开心语文PK榜

   抄写词语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每次布置此类作业,检查的效果并不好,常常是学生前一天晚上抄写的词语,在第二天课堂上听写全对者寥寥无几,更不用说那些根本不写作业、总是老师追着要作业的学生了。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如何让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

   任海霞老师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取消学生抄写之类作业,学生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老师只重视目标检测,学生只要在检测中不出现错误就算过关,如果出现了错误,只需把出错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的纠错本上;老师只检查这些纠错本,并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汇总起来,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效果很好。

在此基础上,任老师还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采用积分制,并把小组得分以表格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任老师和同学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心语文pk榜”。

“开心语文pk榜”每两周为一个周期,产生周冠军,学期末综合评比,产生总冠军。

   这一新颖的作业形式,其实就是采用了分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虽然并不新鲜,但效果却令人惊喜。学生们兴趣高涨,踊跃参与,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了教学气氛。

   我们习惯上认为,改革创新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其实,大可不必把教学创新看得过于高深。只要肯动脑筋,勇于尝试,积少成多,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实践,2013年,首都师大附中创新语文备课组编辑出版了两本校本教材——《心灵的声音——现代白话散文经典选读》  《中学语文实用语法》,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家长认可。2014年下半年,他们计划编辑出版第三本校本教材。

  任海霞老师深知,这些材料看似简单,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付出,还需要用心善思才能想得到,更需要执著坚持才能做得到。这些教材的原始材料,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需要较宽的阅读视野,需要较高的鉴赏水平,尤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附录:任海霞近年发表论文或荣誉称号一览表

2005年,她的论文《采薇教学设计》在核心期刊《语文建设》第五期发表。

2006年,论文《也谈“文本”的解读》发表在《语文教学研究》第2期,并在新世纪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7年,在全国创新作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第一名,所写案例《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一堂作文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发表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荣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展示大会观摩教学比赛一等奖。

2008年,参加教育部中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体系研究,成为核心成员,并参与学业质量检测框架的讨论和题目命制。《多维视野中的写作教学——也谈网络时代的写作资源开发问题》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曾全文转载。

2008年,受国家汉办委派,赴马来西亚为当地华语教师作专业培训12天,深受当地华语教师欢迎。同年,被国家汉办聘为外籍华语教师专业培训授课教师,讲授10节课,受到好评。

2009年,获得海淀区“创新教学”优秀奖。

2010年,荣获北京市初中作文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她的论文《经世致用文,为时为事著》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期;《发扬诗教传统,光大美育精神——也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发表在第七期。

2010年3月编著《成语故事》一书,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经世致用文,为时为事著》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一期。《发扬诗教传统,光大美育精神——也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发表在2010年第七期。

2011年2月《由带学生欧洲游生发的感想》发表在《民主》杂志。

2013年10月《小处切入:教学设计的科学选择》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

2014年4月《流泪的眼睛》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