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努力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更多教育机会

发布: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日期:2018-02-06浏览次数:922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做出深刻判断,对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阐明大政方针。报告明确指出,在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决定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教育的需求,也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继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教育阶段,“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是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已经位于中高收入国家之列。但是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北美和西欧国家这两项毛入学率分别为109.0%和76.4%。也就是说,我国在中高级人才培养方面亟待进一步提升。

  建设教育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让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大幅度提高年轻人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我国人力资源水平将实现快速提升。

  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对更多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出需求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新出生人口的下降,未来一个时期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本保持平稳,为我国提高预期受教育年限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2010年每年出生人口数基本在1400万左右,波动幅度上下不超过12%。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推测,2011-2015年新出生人口波动也不大,只有2012年出生人口略高。可以说,到2030年,高中阶段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相对稳定。

  虽然从数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能够支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入学竞争压力还会持续甚至升级;同时,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灵活、开放的高质量继续教育也会有更多需求。

  第一,高等教育入学竞争压力持续。竞争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家长期望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实际上反映了年轻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大发展机遇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今已经步入中年。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也很容易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时,30-49岁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5%,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这一比例已经提高至10.5%。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2016年已经达到42.7%。可以预见未来的父母对子女所受教育的质量和达到的层级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也可以从统计分布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高等教育机会增加了,但竞争压力没有降低。与学业成绩正相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这个分布的重要特点就是大部分人位于平均水平上下,学习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的占比很小。因此,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时(比如低于3%),只有能力远超平均水平的才能被录取,大多数学生意识到通过自身努力很难达到入学要求,基本放弃参与竞争,也就没有所谓的压力。但是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断提高,在录取线附近将聚集大量能力相近的学生。毛入学率越接近50%,录取线附近聚集的人数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只要稍微努力,就有机会赢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造成全社会高考压力增加的统计学原因。

  第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对灵活多样的高质量继续教育提出更多需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之前,高中文化程度属于中等文化水平。但是随着未来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将没有任何优势。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优势也依赖于学校培养的质量,并可能会因社会技能需求转换而变为劣势。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持有高中或中职文凭者寻求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和学历的机会。成人学习者脱产学习的机会有限,他们需要有更加灵活的学习途径,更有效果的教学形式以及社会认可的学习成果。

  从世界继续教育发展规律来看,学历程度是影响继续教育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学历越高者,通常接受学历教育或其它非正规教育的倾向性也越高。整体教育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成人参与率通常也更高。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对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坚持内涵式发展,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

  第一,增加优质高等教育的供给。普通民众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官方的评估结果。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取代了“985”和“211”工程。从公布的情况看,42所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合计137所。人们从官方发布数据得到的信息是:优质大学数量增加并不多。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从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建设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公立高等学校的支持非常有必要。在经费支持、科研合作、教师进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帮助有基础但长期没有得到政策支持的普通学校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人民群众认可的地区优质高校。

  第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学习者个人的重要意义是提高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推动力。为满足全体人民特别是新增劳动力的学习需求,除继续推进学历继续教育以外,还应逐步增加非学历教育供给、完善相关学习支持的制度。如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提供短期职业培训课程以及学历教育的部分课程;完善学分制,探索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助理研究员)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