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China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ECD报告简述:全球人才库如何变化?

发布: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日期:2012-09-27浏览次数:1331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最新一期的“聚焦教育指标”(Education Indicators in Focus 2012/05)报告《全球人才库是如何发生改变的》(How is the Global Talent Pool Changing)。这个报告分析了全球人才在过去十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十年全球人才库的发展总趋势以及各国在全球人才库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同时讨论了人才供应的持续增长与劳动力市场吸纳能力的可能出现的冲突。以下,拟对该报告作一扼要介绍,供领导和有关方面同志参考。  一、现实: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世界人才库有何变化?

  报告指出,G20成员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超过了OECD国家,从而导致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国大学毕业生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

  2000年,OECD国家23-34岁人口中共有5 100万人拥有高等教育文凭;OECD以外的G20国家仅有3,900万人拥有高等教育文凭。

  2010年,OECD国家23-34岁人口中约有6,600万人拥有高等教育文凭,而OECD以外的G20国家有6,400万人拥有高等教育文凭。

  2000年,全球25-34岁人口中大学毕业生1/6来自美国,近1/6的来自中国,12%来自俄罗斯联邦,另有10%分别来自日本和印度。

  2010年,以上五个国家依旧排名前五,但次序产生变化。中国以18%高居榜首,美国以14%屈居第二,俄罗斯和印度分别以11%蝉联第三,日本则降至7%尾随其后。

  在过去的10年里, OECD国家和OECD以外的G20国家均继续扩大其高等教育规模,但前者高等教育扩张的步伐不及后者,导致二者差距逐渐缩小。

  二、展望: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十年后世界人才库将会有何变化?

  报告预测全球人才库将有可能在大多数OECD和G20国家继续增长,其中快速发展的G20经济体将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2020年,OECD国家和G20国家25-34岁人口中将有拥有两亿人拥有高等教育文凭。其中OECD国家以外的G20国家将以近乎翻番的规模大大超过OECD国家。

  2020年,OECD国家和G20国家具有高等教育文凭的25-34岁人口中,40%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仅有1/4来自美国和欧盟国家。

  2020年,OECD国家和G20国家25-34岁人口的大学毕业生中,中国、印度、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南非八国的总和将比OECD国家的总和高40%。

  报告指出,以上预测仅仅基于过去十年各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化。考虑到许多国家正采取新的举措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普及率,以上预测可能低估了全球人才库的未来增长态势。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提高大学完成率,到2020年实现“25-34岁人口中大学毕业生全球比例最高”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到2019年底,美国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青年人比例将高达到60%。

  欧盟的《2020教育和培训规划》提出,2020年欧盟国家30-34岁人口中至少要有40%完成高等教育。早在2009年,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过去10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已经翻了五倍、高等教育学校数也翻了两倍。同时,中国依然有更宏大的目标,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20%的公民(1.95亿人)接受高等教育。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规模将大致相当于2020年美国25-64岁预计总人口的规模。

  三、问题:如果全球人才库保持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全球劳动力市场能否为不断增多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提供就业?

  报告指出,现在以及未来全球人才库的不断扩大,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教育水平与就业率、收入高度正相关,所以个体就具有追求更高教育的强烈动力;同理,许多国家都在实现国家经济继续从大规模生产向知识经济行业的转变,因此具有通过高等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动力。

  就OECD国家平均而言,2010年科技行业的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RST)占就业岗位总和的1/3。其中卢森堡、瑞典、丹麦和瑞士四国领先,均在40%以上;相比之下,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最低,不足10%。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1998年到2008年,所有OECD国家和G20国家科技行业的就业机会均以高于总体就业机会的速度增长。其中OECD国家平均年增长率3%。其中冰岛最高,达到5.9%;西班牙、巴西、爱尔兰三国紧随其后,介于5%到6%之间;中国以0.3%排在最后,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波兰、土耳其、印度和印尼数据缺失,所以不在排名之列)。尽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等国家科技行业的就业机会所占的份额还相对较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讲科技行业仍存在持续上升趋势。这预示着全球对知识经济行业雇员的需求还远未达到其最大限度。

  将以上推论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经济发展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那么接受更好教育的个人就会继续享有更好的就业成果。因此,报告奉劝各国努力建设本国的知识经济,从而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技能不匹配、受高等教育人群个人和公共教育回报偏低等问题。

  四、思考:OECD报告的预测对中国有何启示?

  就数量而言,报告预测在202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以29%高居世界首位,但应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总人口基数所致,而且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OECD报告仅指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的速度之快,并没有在其质量、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方面做出任何评价。事实上,外媒在报道该报告时,一些西方学者毫不掩饰他们的质疑,指出“中国的人才是否能如西方学者一般见解深刻尚未可知”。在2012年5月“二十一大学国际联盟”(Universitas 21)公布的全球高等教育体系排名中,我国在48个国家中排名39位,与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应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尽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有限公共资源、个人分担成本及其他社会投入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就行业吸纳能力而言,报告指出,我国科技行业的人力资源占就业岗位总和的比例偏低,仅10%;同时,我国科技行业的就业机会年增长率偏低,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表明,我国知识经济程度有待提高,许多行业对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偏低。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可能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技能匹配度低、教育的公共回报和个人回报低的危险。因此,我国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培育知识经济,增加科技行业的就业机会,以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信息